结合竞争对手的抄袭行为谈阳关在安全生产信息化领域的竞争优势
国内安全生产形势日趋严峻,政府与企业都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很无奈。于是对国外的体系管理(OHSAS18000)模式逐渐本质认同并希望通过有效的工具加强过程管理而不是仅仅关注于体系认证,从而导致体系管理软件的市场逐渐启动。
上海阳关在7年前即投入ISO9000/OHSAS18000/IS014000体系族管理支撑软件的研发与市场化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近期从事政府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的一些厂商也逐渐意识到了企业管理领域的巨大市场,但政府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有巨大的差异(一个是监管一个是具体运行),也就是说这些IT企业不懂企业的体系运行与管理模式,于是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抄袭了。之所以称其为抄袭,是因为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做修改都难以做到。
最近有客户反馈在收到的方案中,其他几家公司的方案有太多的内容与阳关的方案重叠,典型的两家是深圳斡坤和南京安元,这两家公司一个号称“拥有多名博士后,博士,高级工程师”,一个是“依托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这两家公司不管是业务人员还是销售人员,弱智到了抄袭都一个字不改,还同时在一个客户那边跟我们竞标:
再看南京安元的:
你们的那些博士、专家在对业务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管理理念很困难吗?估计是吃体制客户的饭吃多了,脑子都锈掉了,毕竟那种饭吃起来很容易。
当然,这种抄袭在中国是不触犯法律的,毕竟只是理念的问题,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阳关的软件开发理念得到了这些所谓大型公司的认同,并佩服到一个字都改不了的地步。
说实话,上海阳关是在一个充分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专业化的公司,之所以在中国这种商业环境下能够成长,得益于很多竞争对手抄袭不了的竞争优势:
-
技术优势:阳关长期投入技术研发,在技术架构上、代码重用方面拥有自己的BPFlow中间件,所以我们面向客户的需求能够快速实现,而且健壮、好用,特别是复杂的流程性应用。这回你们知道为什么在安全生产领域PDCA循环你们总是不如我们做的好的原因了吗?另外,阳关在云计算和移动应用、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也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接受了客户的实践考验。阳关的架构师可是从高中一直保送到硕士,自己放弃读博的。
-
价格优势:阳关的价格优势是基于技术积累而非员工待遇。一个复杂的应用,你们做两个月我们只需要一个月,而且客户体验效果比你们好。这得益于BPFlow在开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工程师的效率。
-
业务优势:我们是一个年轻学习型的团队,我们没有固定的业务咨询人员(业务指导靠兼职专家),但是我们的软件工程师有一个理念:体系管理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领域,不懂业务就做不出客户体验良好的软件。于是我们定期培训、研究学习业务知识。这种动力来源于我们的员工知道我们是一个民营公司,参与充分市场竞争的民营公司,我们的收入是来源于我们为客户创造的价值,而非虚假招标。
拥有上述优势的公司难道没有发展机会?难道不能被客户认同?难道这些也可以抄袭?阳关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也不敢号称是市场的领导者,但这是一个在特定领域辛勤耕耘的团队,欢迎也不惧怕公平、有序的竞争。欢迎值得尊重的对手一起共同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客户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要赢得客户的认同,首先得尊重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