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热线:
021-34633262
上海阳关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
021-34633262
邮 编:201112
support@21cnsungate.com
网 址:www.21cnsungate.com
近几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层出不穷,每次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由于本人长期从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推广工作,因此有机会与众多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内部不同专业的管理人员有很多接触交流的机会,特通过本文进行总结归纳。
目标达成问题:安全管理工作相关各方存在一致的管理目标,但具体行动却做不到一致。安全生产管理是为数不多的政府、企业、员工目标完全一致的工作内容,既然目标一致为什么行动不一致呢?究其原因,还是屁股决定脑袋,政府图省事、企业图省钱、员工图方便。其中最关键的是企业图省钱,从经营的角度来讲,控制成本没有问题,但有头脑的经营者会把握好安全投入与风险的平衡。至于员工图方便,还是意识不够,需要通过安全教育以及严肃的奖惩措施引导员工实现“会安全、能安全、要安全”的安全素质提升与转变。
专业性问题: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知识很难传递到一线。尽管大部分企业都配置了包括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等专业管理人员,但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全员参与,一线人员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普遍存在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安全知识深入掌握有一定难度,另外是由于员工流动性比较大。
面子问题:信息不公开,责任不明确,是安全管理开展不好的另外一大隐性原因。信息不公开是因为公开的方式不方便,而且如果公开对安全管理人员会产生无形的压力。中国特有的面子文化使得难以将不好的问题公开暴露出来,尽管常常有领导讲安全问题大过天。另外,尽管有的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关键设备重点部位都有明确的责任人,但总归有一些业务流程、一些作业、一些设备在管理责任上没有明确定义,另外还有一些交叉管理的问题,比如设备,于是齐抓共管往往成了谁都不管。
考核导向问题:奖惩制度尽管有,但由于缺少客观指标,或者简单的以结果为考核导向,忽视了客观指标以及过程指标的价值,从而导致做得优秀的员工得不到及时的正向激励,做得不好的员工也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或者说惩戒,结果就是大家就都随意应付了。
上述问题不仅普遍存在,并且普遍认同难以解决,其实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有效解决或者说起码缓解,在方法正确的基础上持续改进只是需要点时间。那么为什么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呢?
目标达成问题:管理层在做安全费用投入决策时是否有数值化的决策依据,以方便在经营成本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平衡。员工不安全行为情况分布如何?新员工、老员工、哪些岗位容易出现违章或发生事故,是否有客观的统计数据,以此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包括培训哪些内容),让员工了解不安全行为的后果,毕竟没有员工会坐在炸药桶上抽烟,尽管他感觉这样很舒服、很方便,因为他知道后果是不他能够承受的。
专业性问题: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风险辨识后制定的安全措施是否能够被一线员工所理解并执行,一线员工在操作或作业以及安全检查中是否能够获得专业管理人员提供的知识帮助,这其实只是个手段问题。移动物联网技术完全可以通过移动PDA(即使防爆区域也可以使用防爆移动终端)给予员工必要的知识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知识沉淀和知识传递,从而避免员工流动导致的管理水平波动。
面子问题:“大公无私”的信息系统可以将安全管理人员不方便公开的一些信息进行及时披露,比如某个重大隐患没有及时整改掉,系统可以在全公司将该信息进行公开提示,包括这个隐患是什么时间谁发现的,谁评估的,什么时间制定的整改方案,谁评审的,什么时间提交给哪个责任人员落实整改,在哪个环节上是谁延迟了,非常明确,公司领导层也可以及时看到,而不需要听取安全部门的汇报。这种情况,类似“击鼓传花”,大家都不愿意在业务流程中处理不及时导致责任毫无疑问的落在自己头上,于是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除此之外,哪些定期检查任务,谁没有按时执行,包括公司相关领导也有检查任务,如果他没有按时检查,也会“张榜公布”,这会使得领导层重视安全工作不仅仅落在口头上,于是领导层也会在此系统提醒督促下定期开展检查工作,从而为各级员工树立榜样。最终安全人员的协调压力大大降低,安全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考核导向问题:在信息系统支持下,可以制定大量的安全考核客观指标,包括定期检查任务是否有漏检,隐患是否及时整改了,员工培训教育在线考试成绩是否达标,都可以与员工个人、班组、车间进行关联统计。有了统计指标,那么安全奖惩就有了客观依据,从而做到奖惩分明。
通过上述分析,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有了信息化工具就是有了特效药?尽管本人从事信息化推广工作,还是得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信息化工具(或者说HSE管理软件)仅仅是个工具,这个工具是否能够发挥作用,还得益于领导层的安全意识,领导不需要做什么,只是需要他们来支持这么做!那么如何解决领导的安全意识问题?只是他认可了以下这个公式:
企业效益=财务效益+安全效益
一般情况下,安全总是理解为成本,除了必要的安全投入,但这些投入同时也在减少事故损失。同时,安全效益并不总是为负,比如对一些大的企业可以减少保险费用,可以得到政府的各项支持,可以获得更优质的客户。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安全管理工作不在难度有多高、有多复杂,而在是否有正确的方法和工具,只有方法得当和工具正确的基础上,管理水平才可以进行固化,才可以实现迭代式改进,否则就是蛤蟆爬井。